落榜生往往会创造奇迹股票配资入门,但更多的是制造灾难。
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个男人,“美术落榜生”希特勒,制造了一起惨绝人寰的灾难。
凭一己之力差点把犹太人杀光。
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“科举落榜生”,也是以杀人著称,不过他比希特勒成功的一点就是,他真的把他想杀的人杀光了。
这个人就是黄巢。
黄巢,私盐贩子家庭出身,善骑射,又是个读书人,颇具豪侠之气。
按道理来说,此人如果好好经营,几代人后会成为新晋的世家,或许在他这一代就能成为世家也说不定。
但黄巢却一心想做官,几次冲榜,奈何水平有限,出身又不好,每次都失败。
其实想想也对,私盐抓住就杀头,黄巢考科举就跟现在的毒枭儿子考公一样,没鸡哔你就不错了,还想上岸?
但人家黄巢不愧是黄巢,人家敏锐的发觉了科举的黑暗制度——只录取世家的人。
换句话说,世家已经彻底把控住了国家选拔人才的通道。
展开剩余82%以“五姓七望”为首,这些世家不会给普通人机会,当官的只能是自家人。
皇帝当然能看出其中利弊,但毫无办法,毕竟得指着人家给你治理江山呢。
隋炀帝杨广反抗过,结果怎么样,这些世家门阀集体掀桌子,杨广落个身死道消的下场,还被安排上一个“暴君”的名号。
李世民也反抗过,他没有跟杨广一样没事就带领世家去打高句丽,而是通过出台政策来削弱世家。
不愧是千古明君,最起码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世家确实被削弱了。
但李世民终究是封建社会帝王,逃离不了封建思想的禁锢,李世民干了一件蠢事,他把陇西李氏给无限拔高了。
想削弱门阀,又不想削弱自己家,可想而知有哪个人会真正服气。
就是这一带私心的举措导致李氏家族被屠戮殆尽。
黄巢打进长安对其他世家门阀尚有留用者,对李氏家族可谓是赶尽杀绝,杀的是人头滚滚,滚滚人头。
这跟黄巢的性格有关,极端主义。
我们知道,黄巢一开始并不是自己单干,而是投靠了王仙芝。
王仙芝何许人也,造反头子。黄巢只身投靠,短短时间内能做到二号人物,由此可见黄巢的能力。
当然我要说的不是能力,而是黄巢的性格。
如果说因为科举不中就造反只能显示黄巢性格偏激,那么殴打王仙芝一事,则展示出他性格极端的一面。
要知道,王仙芝可是义军的一号人物,只是因为想诏安,就被黄巢一顿电炮飞脚,被揍的鼻青脸肿。
而黄巢成为了史上第一个殴打领导而不被追责的人。
至此义军分裂成两股势力,黄巢也开启了他的传奇之路。
虽然历史有意淡化他,但依然掩盖不了黄巢的光芒。
黄巢其实是一个可跟项羽比肩的英雄人物,他连破十五城,他攻入长安,他甚至坐上了皇帝宝座。
只是他杀性太大,历史把他归为“魔头”那一档,且这一档只此一人。
每次破城,他都要大开杀戒,尤其是岭南,也就是今天的广州,岭南人称黄巢杀了“八百余万人”。
杀神白起在黄巢面前纯洁的像个小孩子。
他最出名的那次屠杀,是攻入长安之后。
我说过,历史上有个“五姓七望”,五个姓氏,七个郡望。
分别是:陇西李氏,赵郡李氏,博陵崔氏,清河崔氏,范阳卢氏,荥阳郑氏,太原王氏。
黄巢是按照族谱杀的,有一个算一个,只要在能力范围之内,一个也跑不了。
尤其是李唐李氏,也就是陇西李氏,重点关照,一个也别想跑。
不但如此,那些小家族也没跑了,凡是不效忠的,统统杀掉。
一时间,长安人心惶惶,生怕自己很世家门阀沾染上一丁点的关系。
世家门阀从此不管在物理意义还是精神意义上都不复存在了。
黄巢虽然最后失败了,但因为他的杀性,导致了两个结果。
一,世间再无世家门阀。
二,读书人开始崛起,科举真正意义上实现了“广招天下英才”。
那么世家门阀到底有什么坏处导致黄巢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呢?
坏处大大滴。
我们熟知的三国人物袁绍,不过是“四世三公”,意思是袁绍家里有四代人居三公位。
但在唐朝来说,毛毛雨啦。仅仅一个清河崔氏在唐朝就出了12个宰相,如果不是黄巢,这个数字还要增加一些。
按照正常王朝更迭来说,老百姓只是换了个皇帝,世家门阀根本就不会有所损伤,就跟孔家人一样,哪怕是外族入主中原,老孔家依旧是“衍圣公”,没有丝毫影响。
世家门阀根本不在乎谁当皇帝,只在乎自己家族能不能在社会中当金字塔尖。
皇帝势大,我们就恭迎二十里。
皇帝势微,就得看我们眼色行事。
老百姓的死活我们是不会管的,跟我们联姻是根本不可能的,就连皇族想与我们联姻都不行,谁知道你哪一天就从皇帝宝座上下来了。
就跟印度一样,“五姓七望”就是印度的“婆罗门”。
而且“五姓七望”掌管天下话语权,很可能形成文化垄断,让天下百姓无书可读,逐渐沦落成印度的贱籍“吠舍”。
再发展一下,世家门阀跟宗教合作,还有老百姓的活头吗?
真那样的话,我中华文明很可能就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。
要不说天佑中华呢,黄巢就好像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一样,就干一件事:杀世家门阀。干完就自杀,冥冥之中把即将湮灭的中华文明重新推上了正轨。
说黄巢拯救了中华文明也不为过。
正如后人所说:天下可以没有秦皇汉武,但决不能没有黄巢。
发布于:河北省